博客年龄:16年5个月
访问:?
文章:422篇

个人描述

姓名:李汉东 年龄:一年比一年大个性介绍: 曾用名蒲东、武司、瀚冬,男,汉族,1962年10月生,天津武清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从事新闻写作,1986年在天津日报社脱产学习新闻专业写作,有上百篇文章在《天津日报》、《今晚报》、《华北民兵》、《武清资讯》、《中老年时报》、《运河》等报刊杂志上刊发、转载,北方、百度、搜狐等网站也转载部分作品,其中三部作品在中宣部等八部委举办的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有八篇作品分别获得读书读报用刊和学理论征文不同奖项。近几年,注重文史史实和历史人物的撰写,参与了《武清县志》第一集的撰写工作,在《政协武清文史资料》发表作品数篇。著有散文集《儿时梦影》、《负暄琐忆》、人物传记《英才风采》、《梨园名伶武清人》《武清人不能不知道》。同时,注重地方史志、方言俚语和民风民俗搜集整理工作,业余时间收集名人字画。现为武清区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武清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梦系五环旗的篮坛宿将好军嫂李学玲一代文化名人——孙有恭纵横自有凌云笔——记在京武清籍画家丁世儒驿路名乡——顿邱村后河淤农业学大寨的十四年武清合作化的一面旗帜刘邦在武清建泉洲古城 十三陵地下玄宫中的武清白城砖 等联系地址:天津市武清区大碱厂镇人民政府邮政编码:301706电话:(022)82219023

先生技艺 名垂梨园

2019-03-07 08:49 阅读(?)评论(0)


 

    惊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终生成就奖获得者,国家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顾问张春华先生于本月56时许在北京逝世,不禁为我国艺术界失去一位年高德劭的大师感到惋惜!

张春华原名张士铭,1924年生于天津,祖籍原黄庄街东洲村。张春华幼年在天津天华景稽古社科班学戏,工武丑、武生,得娄廷玉、丁秉春等名家传授,并得尚和玉指点。1943年春节,代叶盛章演出《时迁偷鸡》而名噪津门,同年正式拜叶盛章为师,赴京随富连成科班演出。凭借《盗甲》《酒丐》《巧连环》等多出剧目活跃在京、沪两地的京剧舞台上,尤以白口脆快、开打火爆的高超技艺取胜。1946年,他与张云溪合作成立云华社。1949年加入戏曲改进局京剧实验二团,后转入中国京剧院。1951年,他与张云溪一起改编《三岔口》,此剧成为驰誉南北的优秀剧目。他幼工扎实,技艺精湛,光彩照人,允文善武,是叶派武丑的主要继承人,堪称当代武丑泰斗。

认识张先生纯属偶然,2008年,我参与了政协文史资料《武清人物》的编写工作,同是东洲村老家的我的一位同事向我介绍了张先生,说先生不但梨园界名声很大,而且具有传奇色彩,于是我查阅了有关材料,与中国京剧院联系,但始终未得到答复。后来,我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采访该院编辑室主任蓝荫海先生,采访后我问蓝先生是否认识张春华先生,先生得知我要采访张先生,于是爽朗地说道:“我们不但认识,而且是好朋友。”蓝先生抄起电话跟张先生提起武清老家要出一本《武清人物》需要采访,老人家愉快答应,我赶紧打车来到张先生家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老人家跟我谈到了从小学艺的经历,耄耋之年的老人当场为我示范了金鸡独立,谈到了建国后党和国家把艺人放在了艺术家的高度,谈到了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更谈到了小时候在家乡和小伙伴们一起参与花会表演,在古老的龙凤河畔嬉戏的场景,内心深处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采访结束后,张先生向我赠送了由作家赵晓东撰写的《武丑张春华》一书,并签名留念,然后合影。

              特别是在采访时,当我把刊登他传记的《运河》杂志送到他手上时,老人家动情地流下了热泪,说:“我在外演了几十年的戏,可却没给家乡演过一场,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要不是我年纪大了,我真想回去给乡亲们演上几天。回去告诉武清的老乡亲们,我张春华心里惦记着他们。”

张先生的从艺之路坎坎坷坷,但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始终感染着世人,同时也深深地感染着我这个武清后生,我先后在《武清人物》《运河》杂志,《天津日报·武清资讯》《梨园名伶武清人》报刊上发表了介绍张先生的作品,这是中国戏曲艺术界的骄傲,更是武清人民的骄傲。

每逢春节,我都要打电话向老人家问候,老人家九旬仍在收徒,有时还在为京剧音配像忙碌着,有几个人知道老人家因为年轻时练功和飞机失事,使得自己的腰腿留下了很深的病痛,但他为了京剧艺术的传承,仍然在一线奋斗着,京剧艺术是他的命啊!我为我国艺术界有如此执着的长者,为武清有这样的艺术大师感到骄傲和自豪!

大师一去,音容笑貌仍犹在,只是再无《三岔口》。愿张春华先生一路走好!

  最后修改于 2019-03-08 09:27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